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23.57%;全省88%的野生動物種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;全省森林火險預警衛星監測實現全覆蓋……山西省把握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戰略定位,加快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力度,全省林草資源得到有效增長,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發展。10月22日,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舉行新聞通氣會,全面展示山西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的創新發展成就。
新中國成立后,山西省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林業工作,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堅持不懈植樹造林,持之以恒改善生態,取得歷史性成就,綠色逐步成為美麗山西底色?!笆濉币詠?,山西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,以呂梁山生態脆弱區、環京津冀生態屏障區、重要水源地植被恢復區、通道沿線荒山綠化區“四大區域”為重點,全流域布局、整山系治理、區域化推進,實施國土“綠化彩化財化”行動。完成營造林2300多萬畝,義務植樹2.5億株,綠化村莊2500個,建成“全國生態文化村”22個、“國家森林鄉村”255個,美麗山西建設邁出堅實步伐。
在全國率先提出“系統抽樣+遙感判讀+參考判讀+現地核實”的年度清查技術,創建覆蓋省、市、縣三級的森林資源年度監測體系,我省成為全國唯一出臺年度監測數據報告的省份。2020年山西省森林資源年度清查最新結果顯示,全省森林面積達5542.93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23.57%,如期實現“十三五”規劃森林覆蓋率23.5%以上的約束性指標。
重治還要善保?!笆濉逼陂g,山西省推進綜合效能型防火,形成了具有山西特點的網格化巡查和定點看護制度。通過“一函兩令”(火險預警提醒函,熱點核查督辦令,早期處置督辦令)督辦機制和全覆蓋的森林火險預警衛星監測等手段,山西省森林防火工作取得顯著成效,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遠低于確定的0.5‰的目標。
為持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面,“十三五”期間,山西省優化生態空間和保護格局,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進一步完善。全省省級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地達到272處。同時,山西省按照“保護優先、規范利用、嚴格監管、多方參與”的總原則,全面開展資源調查監測、野外巡護救護、棲息地生境修復、生態廊道連通、疫病監測防控、經營利用監管、立法執法普法、公眾宣傳教育等項目,不斷優化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制度,逐步完善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體系,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。全省88%的野生動物種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護,30余種植物、17種鳥類(白眉朱雀、紅腳鷸、橙翅噪鹛、黃臀鵯等)在山西有了新分布、新紀錄,珍稀瀕危物種分布區域不斷擴大,種群數量穩步增長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山西省將重點構建“三屏四群五區”國土綠化體系,力爭利用3年時間實現全省基本綠化,確保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6%、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73.5%,著力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;持續實施多項保護工程,突出保護重點,凝聚山西綠色發展合力。(張麗媛)
轉自:山西日報客戶端
【版權及免責聲明】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,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“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”,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。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。版權事宜請聯系:010-65363056。
延伸閱讀